党委组织部

党课教学要适应学员心理特点

上传时间:2006-10-31阅读次数:次

党课教学的活力和实效取决于很多因素。我在实践中发现,教学对象的需求即学员的心理特点也是影响党课效果的重要一环。因此,党课教学也要针对学员的心理特点来进行。

  适应学员的“求真”心理,讲究教学的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党课教学对象大都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明确的辨析能力,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此,他们对真实的教学内容特别敏感,空洞、虚伪、不切实际的说教不仅不能使他们接受,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因此,“真”是党课教学的灵魂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和追求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对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学员的模糊认识,一不能回避,二不能搞“假大空”的政治说教。如果教师对学员关心的问题不敢涉及和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不能解疑释惑,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应该认真摸清学员思想状况和各种反映,加强调查研究,多方搜集整理资料,做到观点正确、材料充分、论据真实,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和发挥理论的力量,真正令学员口服心服,从而增强说服力。

  适应学员的“求情”心理,讲究教学的情感性,增强感召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的共性,党课教学对象大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强烈的情感体验,对社会、对人生都有自己的情绪感悟。因此,“情”是党课教学的活力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时,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师生关系疏远隔阂、甚至紧张对立,便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亲才可信,才会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应。为此,教师应重视与学员的情感沟通交流,多花时间与学员聊天谈心,相互沟通,把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增进彼此的了解。要多花时间读书学习,陶冶情操。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素养、广博精深学问和尊重关心学员的教师,必然会使学员产生亲近感,必然易与学员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增强感召力。

  适应学员的“求新”心理,讲究教学的新颖性,增强吸引力。党课教学对象大都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因此,“新”是党课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讲究教学内容的新鲜性和教学手段的新颖性。首先内容要新,党课教学内容时效性较强,要力求有针对性地介绍社会生活中最新的热点焦点问题,不断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材料补充教学内容,尽量缩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时间差”,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把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最新的现实材料融进课堂,给学员以新奇的信息刺激,使学员更易感知和接受。其次形式要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追求也日趋现代化,党课教学总是靠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张嘴,是不能满足学员的心理需求的。因此,教师上课要尽可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通过大量的语音、文字、图形、活动画面等信息的互动,全面调动学员的感觉器官,不断扩充课堂容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吸引力的目的。

  适应学员的“求实”心理,讲究教学的实用性,增强生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物件、一种观点对主体诱惑力的大小,取决于这个物件、观点的价值即实用性。党课教学亦是如此。如果学员感到教学内容跟自己关系密切、有价值,就易产生兴趣、就易接受,否则就不那么关心。党课教学对象大都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很注重学以致用。因此,“实”是党课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员的实用心理。首先教学要有的放矢,要善于捕捉学员思想上的困惑和疑点,了解学员头脑中存在的对于理论和现实的种种疑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阐述,这样才能让学员觉得解渴。其次要拓宽教学渠道,变革传统党课教学封闭说教的模式,实行民主实践式的教学,把社会作为党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员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在实践中印证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社会实践中所看到的问题、产生的矛盾带回课堂进一步探讨,提高分析问题、驾驭现实的能力。这样,学员才会觉得党课离现实近、离自己近,学了有用、学了管用,从而自觉主动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永葆党课的生命力。

来源:党务咨询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