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共青团十七大和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和青年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强化自身思想引领、成才服务的能力,深入推进团组织自身建设,着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我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重点工作
一、优化路径、增强覆盖,深化青年思想引领
1、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将之作为我校共青团工作首要政治任务,创新引领载体,探索引领手段,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与信仰对话”系列报告会、抗战历史专题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年、激励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坚定广大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继续完善青共校、新生骨干培训班等团校培训体系,着重在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改进和完善。继续深入推进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培养的新机制,完善导师制、学长制和课程体系设计,重点加强实践平台建设,规范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课题研究等培养环节,形成校院共同培养学员的良好格局。
3、强化新媒体引导。实施“微语丹心”计划,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完善宣传员队伍建设,开展系统培训、明确任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适应媒体传播和青年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拓宽传播渠道,努力建设针对青年特点、符合青年信息获取规律、贴近青年生活习惯、有活动平台作为支撑的青年全媒体系统;继续扩大团委官方微信平台、口袋大学(PU项目)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探索团刊、广播、网络、移动传媒等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格局,力争实现支部全覆盖、学生全覆盖和活动全覆盖,有效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工作影响力。
4、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全覆盖工作。以《社会实践学分评定与实施细则》对公益服务的普遍要求为契机,实施“志善青春”计划,全面推进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围绕社会需要和学校大局,丰富志愿服务内涵,拓展志愿服务渠道;继续做好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争取各方资源,协调好云南、四川两支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展示南工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加大对“小青桐”志愿服务队的品牌建设力度,以品牌树形象。
二、提升内涵、拓展资源,聚焦青年成长服务
5、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实践学分评定与实施细则》在2014级以下(含)学生的全面落实工作,并积极补充完善具体细节规定,全面整合第二课堂各项育人平台,深化内涵建设。
6、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在平台建设、鼓励政策、经费保障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推进这一工作向趣味性、普及性与专业性、互动性的有机统一,鼓励各学院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科创活动,着力构建既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又有利于整合资源培育亮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同时做好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工作。以科技社团、艺术团为媒介走进中学,试点开展“与科学牵手、与梦想同行”活动。
7、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办好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为统领的各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以明德讲堂100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明德大讲堂、厚学大讲堂、创业大讲堂等高层次品牌讲堂建设,发挥高端引领的作用;继续推进名著研读活动,浓厚阅读和学习氛围,建设书香校园;深入推进“三走”系列活动,实施“阳光健行”计划,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8、加快实施“艺行美道”计划,加大“高雅艺术进校园”引进力度,着力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争取进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并获得优秀成绩,争取让大学生艺术团跻身主流媒体演出,继续加大跨出国门表演或参赛的力度,服务于学校文化筑基工程,助推南工品牌推广,用艺术沟通世界、让美丽闪耀南工。
三、夯实基础,延伸手臂,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
9、召开我校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全面回顾和总结第二次团代会以来共青团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基本经验,在“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引领下,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同时指导各学院召开团代会、学代会。
10、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鼓励团干部开展共青团工作研究,组织针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及青年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丰富“周末思辨会”的内涵和形式,加强团干部培训力度,促进团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强化团干部服务意识,在服务中提升团组织的活力、能力和创造力,以作风赢得青年心,以服务赢得青年情。
一般工作
11、构建多层次思想教育体系,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以“青马工程”为龙头,做好青共校工作,加强“明德会”等理论类社团建设,培养和集聚一批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理论研究骨干;以主题活动为抓手,突出普及性、时尚性和实效性,引导更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专题教育为补充,赋予大学生思想引领内容上的校本特色。
12、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大学生科协、社团联合会、广播台、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传媒中心等组织的指导,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评比和活动开展;促进校院两级学生组织的工作互动,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提升我校学生组织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13、加强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和用工规范管理,重点保证特困学生上岗并获得相应待遇,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考核、评比表彰,进一步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及时下发用工报酬,并积极争取校内外支持,适时增加相应报酬。
14、进一步畅通学生反映诉求、民主参与渠道,做好学生权益维护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校长与你有约”,使学生在面对面聆听大师教诲、感受校长关爱的同时,能够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主人翁意识。继续拓宽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及决策的渠道。密切关注与青年切实利益相关的焦点、热点和难点,指导学生组织依法有序地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15、继续做好“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工作,引导大学生面向西部、面向基层锻炼和就业;进一步规范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与载体,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推广普及日常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小微志愿服务活动。
16、加强对基层团委工作的调研、指导和支持,进一步调动各学院团委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新性的工作。
17、加强寒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做好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继续深化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实践的结合,鼓励专业教师带队指导并将社会实践成果作品化;加强与地方团市(县)委、青商会的互访、对接,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组织由博导和科研骨干教师带队的博士团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指导各学院各团队立项、开展、总结、交流等工作。
18、细化落实场馆、设备使用规章制度,继续做好所辖场馆的管理、维修和服务工作,提升场馆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便利,为学校重大活动提供场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