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南工大英才> 已故院士> 正文
时钧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24-05-30

时钧︱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我国水泥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的创导者和开拓者



研究方向

吸收、干燥技术、膜分离技术和化工热力学等。


个人简介

1912年12月13日出生,于2005年9月1日逝世,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2月16日下午,在90岁高龄时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2009年9月光荣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

时钧先生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莫城镇书香门第。1917年,时钧先生入本乡小学读书,1924年小学毕业,跳级考进孝友中学初中二年级。1926年,初中毕业后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附中学习。

1927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并入中央大学,其附中并入苏州中学高中部,分文理两班,时钧先生在理科班。1929年高中毕业,被保送入东吴大学。1930年改考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同时被两校录取,时钧先生选择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在清华4年,所学课程除两门之外,均为“优”或“优+”,曾荣获“裴克”奖学金。1934年大学毕业,随即报考清华第二届公费留学生,被录取。发榜时规定学习造纸工程,先在国内实习1年,后由导师指定进美国当时惟一设有造纸专业的缅因大学深造。1935年8月赴美,在缅因大学攻读两学期,于1936年5月获造纸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关于机械木浆的筛分和性能的关系》,由导师分成两篇论文发表在美国的造纸专业杂志上。随后,又赴麻省理工学院专攻化学工程,并在1938年谢绝了麻省理工学院系主任的盛情挽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刻,毅然回国效力,谋求教育救国,忠于化工教育,为祖国培养大量化工人才。

一个人,一座丰碑,一所大学,时钧先生是南工大师生内心深处的一座高山。60多年来,时钧先生在化工高等教育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有不少是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培养两院院士近20位。1998年,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主持完成了新版《化学工程手册》以及《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的编撰工作。先后获得了“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忠党爱国、淡泊坚韧、求实惟先、扶掖后学”的时钧精神将成为南工大凝固的历史、永恒的记忆,不仅滋养我们这几代人,更会成为一代又一代南工大师生共同的精神引领和旗帜灯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