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选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实施办法
南工校教[2004]32号
各学院、各有关部门: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我校《关于启动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文件精神,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的建设,力争创建一批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与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学校将遴选一批校级、省级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现将有关评选办法通知如下:
一、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新形势下,学校只有创建名牌和特色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加大力度地建设一批学校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学校的品牌专业是指在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本科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本科专业。学校的特色专业是指整体办学水平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和较高社会声誉的本科专业。学校在建设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过程中,要重视保持和发扬传统专业的优势,并在新的优势专业中建设新的品牌和特色。并且,通过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形成学校专业建设的“亮点”,并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原则
1.思想领先原则。学校专业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点来建设专业,专业建设应当有利于本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2.创新原则。在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力求注重建设机制创新、建设制度创新和建设环境创新,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加大建设和改革力度。
3.分期分批建设原则。根据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十五”规划》,学校将在2003-2005年间分期分批建设校级品牌专业5-7个,校级特色专业7-9个,本年内将确立校级品牌专业3-4个,校级特色专业4-5个建设点。
三、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形式
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以项目形式进行申报与管理
(一)申报范围: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将以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十五”规划》中的专业建设为主,同时各学院也可根据本单位所办本科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根据学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选标准进行申报。
根据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十五”规划》的意见,2003年学校已率评选出“生物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程管理 ”等八个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点,并已被确立为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点,于本年底进行验收。本次评选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点将通过1-2年的建设,力争将这些专业创建成校级乃至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二)申报和遴选标准、条件:
1.学校的品牌专业应具有5届以上本科毕业生;特色专业应具有2届以上毕业生。
2.专业建设方案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3.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知名度,专业师资队伍梯队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队伍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有良好的科研背景或专业技术背景。
4.按照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切实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有国家或省级教学成果奖。
5.专业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有足够保证,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和相关的职业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有效合作。
6.重视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推进学分制和实验室开放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合作办学。
7.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综合素质良好。毕业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好。
(三)申报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积极做好组织申报工作,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负责人,扎扎实实地做好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工作。
2.各学院要积极做好本单位专业的建设规划,并结合专业建设情况,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组织申报。
(四)申报程序:
1.各学院请于
4月
5日
前将申报表(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及相关材料书面报教务处,同时报送申报材料的软盘1张。
2.各学院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以后,学校将组织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学院申报的专业材料进行评审。
四、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管理
1.对经学校批准立项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学院也应有一定的配套经费,学校将定期进行检查、验收、评估。
2.学校将对校级、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在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和经费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3.有关学院要加强对品牌专业建设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指导和支持,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专项建设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改革和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重点支持。
4.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各专业建设要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切实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按期达到或超过专业建设预期目标。
五、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验收:
1.验收程序
(1)各学院对拟申报验收专业改革、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提交自评总结报告,特色专业要提出有关项目的特色报告。
(2)各学院向学校书面提出验收申请,并从2004年起,每年组织一次验收。凡经验收达到或超过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的专业,由学校授予“南京工业大学品牌专业”和“南京工业大学特色专业”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称号有效期为五年。
2.南京工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详见附件一)。
附件一:南京工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
附件二:南京工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申报表(网上下载)
南京工业大学
二○○四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一:南京工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标准
|
评分
|
B
|
A
|
B
|
C
|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1.1建设目标与思路
|
办学理念先进,专业建设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思路清晰,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基本达到省内同专业的领先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办学特色。
|
|
|
|
1.2人才培养方案
|
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方案可协作性强,实施情况良好。
|
|
|
|
2.师资队伍
|
2.1队伍结构
|
专业带头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
教授、副教授≥4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学历以上≥50%,其中博士学历≥10%
|
|
|
|
2.2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
|
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
程均由
教授主持,其中50岁以下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主讲一门课(>20学时)。
副教授每学期至少为本科生主讲一门课(>40学时)。
|
|
|
|
2.3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情况
|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5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1项。
|
|
|
|
3.教学条件
|
3.1专项经费投入
|
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的建设经费充足,近五年持续增长。
|
|
|
|
3.2教学设施建设
|
专业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齐全(能满足二人/组),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
|
|
|
4.教学改革与管理
|
4.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能集成、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积极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近五年获省级优秀课程或优秀课程群≥1项,近三年获校级优秀课程≥1项。
|
|
|
|
4.2教材建设
|
主编国家或部省规划教材,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教材奖≥1项。
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50%,使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基本达到教育部“4号文件”要求。
|
|
|
|
4.3教学管理
|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实行学分制;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 |
|
|
|
4.4合作办学
|
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外合作办学有较好成效。
|
|
|
|
5.教风和学风
|
5.1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教学质量较高,能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
|
|
|
5.2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
|
|
|
5.3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
有符合实际的措施,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有学风建设措施
|
|
|
|
6.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
6.1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
|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较高;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双考”通过率明显高于学校的平均通过率。
|
|
|
|
6.2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社会实践等成效明显。
|
|
|
|
6.3社会声誉
|
社会声誉高,有国内的知名教授。第一志愿报录比和录取分数线近三年居全校各类专业前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较高;应届生中考研录取率较高。
|
|
|
|
6.4示范辐射作用
|
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用成效显著,在全省内有较大影响。
|
|
|
|
验收结论标准:
本方案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中核心指标11项,一般指标7项。验收标准给出了B级要求,明显高于B级为A级,明显低于B级为C级。
结论标准:
申报校级品牌专业验收合格标准为:A+B=18,其中A≥14,核心指标要求A≥8
申报校级特色专业验收合格标准为:A+B=18,其中A≥12,核心指标要求A≥6
并要求写出特色报告。
发布: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