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NAVIGATION
〔中国科学报〕“活”材料有望让手机碎屏自我修复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 通讯员杨芳)摔碎的手机屏能像皮肤一样实现自我修复?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子夷团队联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Tuomas Knowles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有望让这一梦想照进现实。
活体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产物,通讯作者余子夷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发展了一种蛋白质基的细胞微载体,并构建成具有催化特征的“活”材料,实现了苯乙醇分子的高效生物合成。
余子夷说,如果将蛋白质基的微载体比作一个鸡蛋壳,该成果的突出之处在于鸡蛋壳内不仅有活性细胞,且活性细胞还可自由活动,形成“互助合作组”,在进行信息交换时增强了生物活性。
论文共同作者、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张洋告诉《中国科学报》,被比喻成鸡蛋壳的细胞微载体也可理解为像船一样的载体,船内可根据不同需求装载不同生命元素(微生物),形成不同的活性功能后,再通过3D打印制成不同形状。
“照这样的研究思路,用活性功能材料构建的手机屏被摔破后,微生物即可感知破损并启动自修复功能,还大家一个完整的手机屏。”余子夷说。
他表示,该研究取得了两大突破—— 一是赋予材料催化活性,大幅度提升了细胞生物转化效率;二是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研究范式,可扩展到自修复、生物传感等新兴功能活体材料的制备。
实验表明,该技术的突破使苯乙醇生产从原来的1克/升提升至12克/升,效率提升12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140-5
2023年3月22日《中国科学报》第4版: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3/37375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