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NAVIGATION

[人民日报]传播中华文化,拉近民心距离

时间:2020-01-3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任彦、周輖、刘旭霞、李滢嫣 摄影: 编辑:孔佳丽 上传:

1月24日,在墨西哥城孔子学院举办的春节活动上,3个小朋友和1名学生家长扮演的大熊猫合影。

本报记者 刘旭霞摄

1月2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2020新春庆典”活动上,南非南华寺天龙队表演团带来了舞蹈《中国鼓》。

本报记者 李滢嫣摄

春节期间,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年庆祝活动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受到华侨华人及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师生,既用自己的方式庆祝中国传统佳节,又将春节及其背后精深的文化内涵,传播给当地民众,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比利时——

“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

锵咚锵,锵咚锵……随着震耳的锣鼓声,两头威武的“狮子”进入大厅,摇头摆尾,一番嬉戏后,两头“狮子”突然一跃而起,双双矗立在大厅中央,鬃毛抖动,威风凛凛,观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当地时间1月24日晚除夕夜,由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鼠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滨海城市奥斯坦德举行。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菲利普·方汉勒米尔斯表示,早在1722年,比利时驶往中国的第一批商船从奥斯坦德出发。“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为了纪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为了谱写‘一带一路’合作篇章,我们特意选在这里隆重庆祝中国农历鼠年新春。”

精彩的舞狮表演之后,当地几名武术爱好者表演了剑术、棍术、太极等中国功夫。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喝彩声此起彼伏。来自孔子学院的两名本地老师演示了书法“鼠”字的笔画,并以该字为例介绍汉字象形文字的特点。孔子学院另一名老师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并亲手泡制了多种中国名茶供大家品茗。现场观众一边兴致勃勃地欣赏节目,一边品尝中国美食,热气腾腾的饺子成了大家的最爱。

“我们孔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会举办春晚,已成为学生和当地民众零距离感受春节文化的一个品牌活动。”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潘章仙对本报记者说。

奥斯坦德副市长希娜·巴蒂在致辞中表示,春节文化多姿多彩,在这里举办春晚既丰富了本地市民的文化生活,可以让民众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该市增添了节日欢乐的气氛。

当地市民乔里亚对本报记者说:“我每年都参加孔院举办的春晚,我喜欢春节特有的欢乐祥和气氛。”市民沃伊尔斯蒂克说:“今年的春晚就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埃及——

“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绝佳渠道”

品茶艺、写春联、画年画、剪窗花、穿服饰、包饺子……近日,开罗大学孔子学院联合在埃中企共同举办春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以“中埃共欢庆 同过中国年”为主题,吸引来自开罗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等5所埃及高校的师生及当地民众积极参与。体验以游园会的方式进行,参与者每体验一项,便获得一枚“生肖印章”,集齐6枚就可以领取一份春节大礼包。

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恩界对本报记者表示,每个体验项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志愿者老师的介绍和帮助下,每位参与者都可以在充分了解民俗背后的意涵后再自己动手操作,这样互动的形式让埃及民众深入地了解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在包饺子体验区,几名埃及小姑娘卷起袖子,把擀好的饺子皮摊在手心,小心翼翼地放上肉馅。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双手紧握,捏出形状各异的“百财饺子”,开心得合不拢嘴。在春联体验区,来自本哈大学的艾哈迈德尝试使用毛笔,在红色纸上模仿样本,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艾哈迈德说:“很多项目都是我第一次了解和尝试,中国人过春节很喜庆,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我会把自己写的‘福’字带回家,希望新的一年也能福气满满。”

在服饰体验区,艾因夏姆斯大学学生拉赫达穿上了中国传统特色的红色长袍,在镜头前大方地露出笑容,“举办的活动丰富有趣,这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绝佳渠道。祝愿中国朋友们新春快乐。”

体验活动结束后,中埃两国友人彼此致以新春祝福,共同高唱流行的中文歌曲,现场充满欢乐气氛。活动负责人徐彦禾说,与埃及青年人一起庆祝春节,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今后还将举办更多交流活动,促进两国民间友好。

墨西哥——

“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1月24日,墨西哥城的一所美国ASF国际学校内热闹非凡,学校足球场的围墙上挂上了红对联、腾龙剪纸、大红灯笼……墨西哥城孔子学院在这里设置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手工作坊,教授孩子们写中国字,画脸谱,编手链,剪“春”字,还用筷子夹甜豆赢礼物,欢声笑语洒满整个校园。

孔院老师一边给孩子们解释怎么剪“春”字,一边解释“春”字在汉语里的意思。小朋友们便知道了“日”字旁代表太阳,在太阳的照耀下草木初生,春天就来了。当地小朋友弗朗西斯科在老师的指导下,花了不到10分钟时间就把一个立体的“春”字剪好了,他十分骄傲地说,要把剪好的“春”字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

用筷子夹甜豆的环节吸引了各个年级的小朋友参与。五颜六色的盘子里装着滑溜溜的圆形甜豆,孩子们不太熟练地握着筷子、全神贯注地将一颗颗豆子从印着祥云图案的大盘子夹到胸前的小盘子里。家长玛丽亚一边指挥,一边提醒小朋友一定要“耐心和诚实”。玛丽亚说,“今天的活动十分有趣,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中国的筷子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家长萨尔玛带着孩子在一处展台前请孔院老师帮忙书写他们的中文名字,她说,“这种形式的春节活动很有意思,让我们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化元素。”

墨西哥孔子学院副院长彭春丽说,这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让外国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丰富了中外教育与文化交流形式,增进了两国民间友谊。

“中国文化多姿多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到了与本国文化不一样的知识。”四年级老师阿德瑞拉表示,希望中国春节那种特有的祥和与欢乐气氛能够传遍全世界。

南非——

“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

1月24日,“2020新春庆典”活动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活动由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和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共同主办,吸引众多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参加。

此次活动精彩纷呈,非洲舞、中国古典舞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南非著名华人歌手唐红献唱《我和我的祖国》,汉语学员齐唱中国歌曲《玫瑰玫瑰》和《后来》,约翰内斯堡大学合唱团带来南非歌曲串烧,令人如痴如醉;南华寺天龙队表演团带来的《中国鼓》,带动起了现场的热烈气氛,十几名身着中式服装的黑人少年手持鼓槌敲击出振奋人心的乐章。

活动的表演团成员大多平时在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其中许多人还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HSK(二级)。他们用流利的汉语给来宾们拜年:“祝大家鼠年吉祥如意”。

此次活动主持人由约翰内斯堡孔子学院的三位教师与“2018年汉语桥南非赛区一等奖”获奖者韦安共同担任。他们分别用汉语和祖鲁语向来宾们致以诚挚问候。现场嘉宾也兴致盎然地学着用汉语互道“新年好”。

约翰内斯堡大学副校长辛哈对本报记者表示,举办春节庆祝活动十分有意义,“这有助于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

“此次活动既是新春庆典,也是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四周年庆典。”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彭奕表示,文明因互鉴而精彩,希望中南两国在语言和文化学习中不断增进了解和友谊。

(本报布鲁塞尔、开罗、墨西哥城、约翰内斯堡1月28日电 记者任彦、周輖、刘旭霞、李滢嫣)



2020年1月29日《人民日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083920/497895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媒体南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