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南工人物>> 正文

[通讯]“抬头”谋发展 “低头”育英才 ——记校第十五届“师德十佳”、化工学院教授范益群老师

时间:2023-12-18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王小轩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他不管多忙都会留出充足的时间倾听我们的心声,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帮我们解决问题,来不及吃饭就用方便面对付一口”“范老师永远是第一个来实验室,最晚一个走”“对我们来说,他不仅是一位老师,更像一位父亲”“儒雅、随和、严谨、认真是他的特质”……哪一位老师享有学生如潮般的好评?他就是校第十五届“师德十佳”、化工学院教授范益群老师。

立足发展 躬耕育英才

“范老师一直教育我们,科研要面向社会需求、服务民生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提及范老师,2020届博士毕业生、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邹栋老师充满感情地说,在跟随范老师学习的几年里,他深深地被老师的儒雅、沉着所影响。“工作后,我努力成为像范老师一样的老师,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十年的时光倏忽即逝,但对于范益群老师来说,这三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是守着立德树人使命踏踏实实前进的芳华,是“低头”教育指导学生与“抬头”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科学研究的岁月。

范益群老师总是和同学们强调:做科研不能只埋头自己的课题,更要关心国家战略需求,时刻关注国际前沿研究。“2009年博士毕业后,本着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的目的,我前往美国继续学习。”2009届博士毕业生、化工学院教授邱鸣慧老师介绍,自己读本科时就加入了范老师的课题组,亲历了范老师带领课题组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的过程。她表示自己一直牢记着范老师“走出去再回来”的谆谆教导,毕业后踏上了去往美国学习的科研之路。“范老师着力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一直鼓励我们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中,因此,我选择了和他一样学成归国继续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贡献力量。”

“一直以来,范老师专注于陶瓷膜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坚持科研、产业两手抓、协同发展,把研究之花开在工厂车间里,把研究果实结在水处理、制药、食品等行业应用里。”2008届博士毕业生、淮阴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周守勇表示,跟随范老师学习后,格局被大大打开,干事创业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更大的热情。

作为国家级人才、侯德榜化工技术创新奖获得者,范益群老师长期从事膜分离领域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工作,污水处理、化工中间产物的分离、中药浓缩分离等都是他在陶瓷膜材料研究领域中面对的重点应用对象。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参与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次、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次。

以身示范 甘当引路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范益群老师的学生一直感慨,范老师有超乎寻常的耐心,常常耐心地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与范老师交流,让人如沐春风,他总能循循善诱,慢慢打开我们的思路。”他的本科生这样评价道。2016届博士生、我校化工学院副教授陈献富老师介绍道,他读本科初识范老师时便被老师平和温润的品质所折服。“范老师是一位非常好的倾听者、知心人、热心人,他领你认路、为你指路、带你走路。”

作为课程负责人,范益群老师为化工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化学工程研究进展》课程,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将陶瓷微滤膜最新研究成果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提炼出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践。他指导的本科生先后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重点(国家C类)资助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我从范老师身上真切感知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的内涵。”2007届博士毕业生、校图书馆副馆长冯君老师动情地说道,“博士毕业后,范老师还一直关心着我的个人发展并给予指引,鼓励我在图书馆的岗位上结合自己专业所学发挥特长。”范益群老师不仅关心在校同学们的成长,也一直密切关注课题组毕业生们的发展。

在久吾公司工作的2011届硕士研究生周邢、徐德刊协助范益群老师主导建成国内最大的陶瓷膜生产线,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化工主流程中陶瓷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周邢介绍:“范老师对我们强调,做科研要‘顶天立地’,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开展课题研究。”在目前的公司工作岗位中,周邢和徐德刊也已经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研发负责人,他们表示这些都离不开范老师的教导和培养。范益群老师鼓励研究生创新创业、服务国家建设,指导的博士生创办了2家创新型公司,硕士生也大多服务于环境保护、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国家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是探索真理的过程,范老师对学生宽严并济,对我们的实验方法和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要求严格,但对我们较之实验预期结果相迥异的‘过失’又比较宽容。”

“科学研究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多种失败的‘意外’本身也是一种结果。”范益群老师表示,指导学生时必须宽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永远是真理。2010级硕士研究生柯威表示,范老师会和他们一起直面实验的“意外”结果,引导他们探讨、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再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党建引领 服务新发展

范益群老师在担任院党委委员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一级点负责人期间,坚持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实现支部党建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的良性互动,推进党建与业务“双促双融”。“化学工程与技术”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类,支撑化学学科ESI进入全球千分之一。同时,范益群老师作为院长组织申报“化学工程与技术”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连续获得A类资助。

“作为一个高校的党支部,我们的战斗力应该体现在教学科研方面。”作为化工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书记,范益群老师坚持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激活党建和科研同频共振“双引擎”,落实“立德树人”服务学生成长,创新“党建+”服务学院发展,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用新思想定向领航,用新目标凝心聚力,探索形成了特色工作法。”化工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副书记石丽芸介绍,在范益群老师的带领下,党支部着力提升组织力战斗力,探索形成“五化五服务”支部特色工作法,“双促双融”不断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标准模式。支部先后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首批“江苏省一级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并作为唯一高校党组织获2019年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助力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021年6月,化工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高校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范益群老师作为获奖代表,应邀前往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接受颁奖。支部成员合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凝练“思政融于专业”的特色化工教育新方法,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化工设计等各类大赛,连续12届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等奖项。

30年的时间里,范益群老师将爱与奉献倾注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用博爱的胸怀与宽厚的品格培育学子成人、成才、成功。“向下生根,向上发芽,向高生长”“一定要走出去闯荡,再回到祖国贡献科研力量”,这是范益群老师对学生们的要求,在他的身上,学生们看到的是笃定与从容,是着眼未来的埋头苦干。姜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