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南工人物>> 正文

[通讯]永远保持着前进的步伐——记校第十五届“师德十佳”、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王轶卿老师

时间:2023-09-11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赵蕾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十八年不长的时间里,她做了很多事,从对一节课的探索到对一个专业的规划,构建了由“点”到“面”的体系;十八年不短的时间内,她只做了一件事,踏实上好以“传感器技术”为代表的自动化专业课。从“新人开新课”到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这是她对一门课的投入,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坚守,更是对学生未来的守护。她就是校第十五届“师德十佳”、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王轶卿老师。日前,她带领教学团队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教师教学竞赛上的历史性突破。

一节“混合式课堂”激发科技报国志向

85分!一节45分钟的课还未开始,郭都笑就已经通过测试对基本知识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回忆起大二时王轶卿老师的“传感器技术”课堂,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2023届毕业生郭都笑记忆尤深,“每节课前,我们都会按照王老师的要求和安排,提前观看她录制好的5分钟视频,对基本知识点进行预习。”正确率6.5%!另一边,在王轶卿的学情分析中,课前测高频错题显示为第一题,“说明大家对压电系数的理解普遍较差,课堂中需要重点讲解。”

从课前线上预习到课堂巩固内化,再到课后线上拓展和翻转研讨提升,王轶卿的一节“传感器技术”课从不局限于45分钟,而对郭都笑而言,这样的课堂给她带来的也不仅是知识点的巩固,还有认知的转变和家国情怀的激发。在课后线上拓展中,郭都笑和小组成员分头搜集并讨论王老师布置的关于“海啸预警系统”的主题:海啸预警系统可以基于哪些传感器实现、世界领先水平的海啸预警装置有哪些、关于海啸预警有哪些大胆设想……“结合夺回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权一事,我们搜集回顾了我国海啸预警系统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国家的系统进行了对比。”郭都笑表示当时深感震撼,“原先我们并没有关注过这个领域,通过这次翻转课堂,我们把平时听到的比较抽象的系统与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与时政联系起来,深切感受到‘核心技术决定话语权’,原来我们也可以用自身所学在国防建设中有所建树。”

2017年,课改后课时有限,课堂教学容量有限,王轶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在超星、“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开设了16期“传感器技术”在线课程,课程获批“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服务校内学生的同时,还服务校外学生和民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学院等13个省市的五十余所高校三万余名师生选择了这门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愈发成熟。

基于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将传感领域核心知识与前沿科技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王轶卿的课堂有趣而高效,广受学生欢迎和好评:“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指明了职业发展方向”“了解到很多伟大科学家的贡献,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增强了专业素养,矢志做国科技强国”……

十年教学改革深埋“课程思政”的种子

“传感器被称为‘工业耳目’,智能制造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中,90%以上都有传感器的深度参与。”有趣的课堂背后,是王轶卿对培养知重负重勇担当的“制造强国”建设者的深切期盼,也是对教学中学生内驱力不足、传感行业认知不足和控制系统思维缺乏的深刻反思,她说:“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引领教学内容的革新,也要求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十年前,在探索教学改革的初期,王轶卿就在案例式教学中“试水”。电控学院毕业生郁艳霞清晰地记得2013年入校时,王老师上课时信手拈来的案例:“电涡流传感器可以用于战机的无损探伤,压电传感器可以应用在医疗行业生命体征监测等方面……这些案例和应用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对工匠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

自2017年起,王轶卿开展“传感器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将其与混合式教学相融合,多维度深入挖掘知识体系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在王轶卿的教学大纲中,传感器技术基础、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数字传感器等12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被划分为四个模块,与科学思维、自主创新、工程伦理和科技报国等四个维度的思政目标一一对应。她说:“除了顶层设计,我们还通过信息赋能和实践强化,改变学生内驱力不足的现状,培养卓越工程师。”

2019年起,以该门课程为龙头,王轶卿带领自动化专业开展专业思政的顶层设计,从智能制造视角下开展课程思政规划与专业教学设计。作为校“智能制造课程思政工作”的核心成员,参与编撰了《智能制造类新工科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工作指引》和《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这些年,改革成效显著,“传感器技术”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江苏省首批线上一流课程。自动化专业全部核心课程先后获批校级、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自动化专业获评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始终把教学当成一件“良心活”

对教改的执着源于对教学的坚守。2005年,深爱自己所学专业的王轶卿硕士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学校工作:“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坚守,深深地感染并影响了我。”虽然当时一毕业就面临“新人开新课”的境况,王轶卿却在“双向奔赴”中摸索出一条新路,先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其他老师的课堂取经“现学现卖”,再翻转课堂请学生当老师,鼓励学生质疑、分析论证教材里的错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与王轶卿的交谈中,王老师对一页页的教案了然于心,对从教18年来课堂的变化如数家珍,而比这些记得更牢固的便是有关学生的点点滴滴。王轶卿仍清楚地记得蒋信仪同学翻转课堂上那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记得热爱学习的陈彦宇因疫情不能来上课时发出的求助信息;记得2017届毕业生戴威那渴望被认可的眼神。她说,教学是个良心活,学生是动力和起点。因王轶卿的留心和用心,陈彦宇拥有了一节特殊的课堂,王老师特地在教室为他架了一台摄像头,进行现场直播;戴威有了更多接触王老师的机会,王老师利用中午吃饭、周五晚上休息等时间指导毕业设计,他也把每个节日的祝福短信独独留给了王老师。

“我想成为她那样的人!”现如今,王轶卿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她所带的2022届硕士毕业生杨敏在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工作,杨敏表示,她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时常会想起王老师,王老师指导学生时,会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因此当她设计技术文案出现困难时,也会选择多跟客户沟通想法。“在我审定设计文案时,我时常想起王老师给我们修改论文时一个字也不放过的严谨和负责。最深刻的就是每次开组会时,她会一路小跑着过来,那轻快的脚步声就像一声声督促,仿佛在说,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学会投入、学会享受,永远保持前进的步伐。”

2023年,王轶卿老师入选“江苏省教学名师”。 她说,眺望远方,当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在教学相长中一路前行。朱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