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南工人物>> 正文

[通讯]“热情”耕耘“冷门”领域——记校第十四届“师德十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吕忆农教授

时间:2022-01-04 来源: 作者:杨芳、张小晴 摄影: 编辑:赵蕾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不是在透射电镜制样室, 就是在去往电镜实验室的路上,服务了别人,他就很开心。”提及校第十四届“师德十佳”吕忆农,校现代分析中心刘云飞老师介绍道,“硕士、博士期间,我一直跟着吕老师,毕业留校后又继续跟着吕老师做电子显微分析,所以非常了解他。”

凭着一股干事创业的“蛮劲”,他为学校节省了百万余元设备投资

厚学路大道左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D楼一楼,跨过四十厘米高的栏槛, 换了鞋走进房号为107的透射电镜制样室,只见一位身着白大褂、年近六旬的男子一边专注地盯着屏幕,一边用手慢慢移动、旋转小小的长方形材料片,时而紧锁双眉,时而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幅画面于刘云飞而言熟悉得近乎如一日三餐的饭食般寻常:“这就是吕老师, 我读书时他就这样带我们,我现在也像他那样带学生。”

“这张结构图好美。”吕老师指着显像图说道,电子显微分析可以辨析材料的微结构, 而结构决定了材料性能,因此精准全面的电子显微成像有助于制备工艺的优化与完善。“电子显微镜的使用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经验和悟性。”吕老师带着笔者参观了一台又一台仪器,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它们的性能, 小心翼翼地触碰着它们的“身体”,“得小心‘伺候’着,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大意不得,不过,我熟悉它们的‘脾性’,它们在我面前‘听话’得很。”

“1982年, 我们刚工作时学校没有电子显微镜等设备,我们只能到五十五所、中电集团等单位去借。”据吕忆农介绍,2001年, 学校花费60万美元引进了电子显微系统,其中超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主机是从日本电子公司引进的,安装调试难度特别大。“日本专家在我们这调试了近两个月都没有将仪器调试到最佳指标,认为我们实验室杂散磁场数值超过了仪器要求的7到8倍,可我不信这个‘邪’。”吕老师回忆说,当时他经过数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后,找到了“症结”———仪器电子束不稳定以及六硼化镧单晶体的电子枪丝被日本工程师错用钨灯丝电子枪代替。“不要‘等、靠、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下去。”说到自己的一股“蛮劲”,吕老师笑着说,自己的导师唐明述院士一直这么教育他们。 当年读大学时,没有压蒸釜,唐老师带着他们从垃圾堆里捡挑,实验用的0.03毫米以下的“片子”也是唐老师亲自“上阵”打磨。“现今有了仪器,又怎会安装不了?”他说道。

时年, 任校现代分析中心主任的吕忆农副教授这股不服输的“蛮劲”为学校节省了百万余元的设备投资费用 (40多万元改善杂散磁场费和70多万元更换电子枪腔体的费用)。

满怀教书育人的爱心,他说果子结在别人的树上也是好的

在校现代分析中心一间间实验室里,一台台电子显微镜装置“尽心尽责”地在自己所属的“标配”实验室里“马不停蹄”地运作着,吕忆农和团队成员也在自己那个并不“热门”的领地中默默耕耘。 硕士生导师刘云飞时常会听到学生们的抱怨———“研究不热门,做的都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公共服务性工作,难出科研成果”。

这时,他总会想起导师吕忆农的教诲———“不干永远没有成果, 干了或许会有成果, 果子结在别人的树上也是好的,只要学校的科研之树硕果累累,又何必在意这棵树归属谁呢”。“这是师门一脉相传的作风吧,吕老师一直视发挥电镜作用为全校科研做支撑服务为荣。”解读吕老师的教导时,刘云飞表示,吕老师一直跟他们转述———当年师爷唐院士就再三强调科技人员要把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科学问题放在首位,不要将经济利益作为单一追求目标。

2003年年底吕忆农晋升为教授,2004年初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同期,作为民盟成员的他在实验室内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主讲的《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是材料学院学生的必修课。 课堂上,吕老师谈笑风生间便将难、易知识一并“横扫”。 据材料学院张鹏飞同学介绍,私下里大家都称赞他为“课堂上的大将军”。“吕老师的指导方法让我们这些学生受益终生,现在我培养博士生时还会参照他当年的一些做法。”吕老师的博士生、现就职于东南大学电子学院的徐峰教授说道,“吕老师注重激活并提升我们的学习探究能力,对我们阅读学科前沿文献有着严格的要求,现在我也要求我的十几位博士生时刻关注Science和Nature上面的文章,每周跟我汇报阅读心得。”徐峰还透露,虽毕业多年,但他一直保持着跟吕老师的联系,经常向吕老师请教,骑车从东南大学到丁家桥校区找吕老师,是他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坚守勇担使命的初心,他在各个岗位演绎着精彩

时光匆匆,从1982年到2021年,吕忆农教授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了他挚爱的母校,他用尽职的表现诠释自己的初心使命。

“在一个岗位上, 就不敢忘记一个岗位的职责和使命。”吕忆农诚恳地说。 在任材料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系主任、材料学院副院长、材料学院党委书记等职时,他做得有声有色。1994年,吕忆农积极参与材料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筹建,致力于培养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如今,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已稳居江苏省专业学科排名第一位,全国排名前列。 作为院领导,他不仅在学院内推行“研究生+本科生”组会制度,让感兴趣的本科生提前走进课题组,接触科研内容,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职业和人生规划,还亲自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吕老师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推进‘传帮带’工作,将自己的经验与新进教师分享。”刘云飞介绍说。

2000年,吕忆农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毅然中断在日本的博士研究生学习,放弃了博士学位返回学校,投身到设备调研,招投标,仪器安装、调试、培训以及仪器管理运行的现代分析中心建设工作全过程建设中。“我们拥有目前全国最先进的双球差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经常会为南京大学等外单位同行提供帮助, 对材料、化工、化学、机械等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吕忆农开心地介绍道,依托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中心已发展成几乎涵盖材料全门类分析表征设备的分析检测平台。“作为省电镜学会理事长,他在圈内名头很响,他的设备因为被维护得好都很‘高寿’, 有些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延长了一半。”博士时师从吕老师的盐城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质量控制部主任马成建说,“吕老师非常珍爱电镜设备,节假日也会来查看设备。”

近四十年过去了,吕忆农教授培养了近百名硕士生和博士生。 对电镜分析工作执着得近乎痴迷的他已是全国知名的电子显微分析专家,牵头成立的电镜实验室当属国内一流,他还先后担任江苏省电镜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和电镜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主持参与40余项各类纵横向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

杨芳 张小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