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南工人物>> 正文

[通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记第十届“师德十佳”、 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薄翠梅老师

时间:2017-05-02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报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陈晓东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对学生负责是教师的神圣责任。在三尺讲台上既要精心传教、解惑与实践,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既是孩子的导师,又做他们的朋友。”在创客实验室里见到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的薄翠梅老师时,她正在认真地指导学生做实验。谈起与学生相处,她深有体会地对笔者说,“关心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也体验到了对学生多一分真诚关爱,就会多收获一分灿烂笑容的从教乐趣。”

老师让我们明白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次上薄老师的过程仪表课时,教室里一百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讲台。薄老师首先颁布她的‘施教大纲’:‘质疑重于聆听,反思高于理解。我的课堂上,请大家记住这几个关键词:聆听→质疑→解惑→实践’……”朱文宇同学说,“薄老师讲课时很投入,很有激情,同学们经常会被薄老师讲的课吸引住,随着她抑扬顿挫的节奏,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会心微笑。薄老师课上最常说的便是‘给大家五分钟思考一下’。在大学课堂上,五分钟的当堂思考巩固要比课后复习‘炒冷饭’效率高出好几倍。她也经常给我们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那些枯燥深奥的知识点经过薄老师这么一讲,就立即变得简单好理解了。”

现在已经跟着薄老师读研的胡广港,回忆起大三下学期刚开始上薄老师的课时,仍然记忆犹新,“原以为作为教授,上课应该会挺严肃的,但薄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却非常亲切,上课条理很清晰,讲到重点难点,她总会坚持在黑板上板书,每节课下课时,大半个黑板都被写满了。”

下课后,薄老师也经常会和同学们聊一聊家常,询问同学们未来的意向,鼓励大家要积极进取,以她的人生经验鼓励大家积极考研、考博。“我就是在薄老师的鼓励下,选择了考研。我要感谢薄老师,因为我明白了年轻就应该不断地奋斗,不能在大好的时光荒废懈怠。课间休息时,薄老师坐在我们的座位上,跟我们聊我们专业的行业背景、就业前景、技术大牛,薄老师也时常向我们介绍工程实践的流程,尽可能地让我们明晰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在本科阶段我们自动化专业该干什么事,也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离国家需求及科研前沿还有多远,让大家学习更加有了方向和动力。”胡广港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老师的关心就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研二的冬天,我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又复发了,疼痛难忍。薄老师知道后,在微信上跟我说:‘腰椎的毛病很难根治,你还年轻,目前多做些理疗,针灸、热敷、推拿,目前我知道的省中医院有几个大夫挺好的,有时间你去看下,腰椎的问题拖不得。’第二天,薄老师专程来我实验室,帮我查阅省中医院的科室、专家:‘嗯,这个大夫手法好,但是很难预约’,‘建议你去挂这个周医生的号,他据说手法稍微重一点,但是疗效不错也比较好预约。’”蔡卓豪现在说起这事来,还是非常感动,“长这么大,如此关心我的人,除了爹妈,薄老师是第一个,我仍然记得薄老师摸着我的头给我介绍专家时的那种关切的神态和她手心的温度。仿佛是冬日透过窗户洒在脸颊的一缕阳光,说不出的温暖和惬意。”

“有一次出去做项目遇到了一个难题,调试了很长时间都没调好。薄老师知道后,每天都跟我去项目现场,每天一大早从浦口赶公交赶地铁去六合。几乎每天都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来,那段时间薄老师都没时间接自己的孩子放学。”杨磊如今回忆这段往事,感触还是很深,“暑假期间,由于津贴没有及时发放,当时我日子过得挺拮据,薄老师知道后,立即打电话给我,责怪我没有告诉她,然后二话不说就打了些生活费给我,拿到薄老师打的钱,我内心非常感动。”

“老师总是启发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精神,薄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组建了“创客实验平台”。“第一次创客实验班面试的时候,薄老师问了我许多关于创新方面的细节,感觉薄老师十分负责、耐心,问的问题也很有启发性。后来跟着薄老师做了拓普废水处理的项目,以及后来的高盐废水循环处理装置项目,都让我在这过程中受益匪浅。在这些项目中,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时,薄老师总是启发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具体怎么解决都要我们自己去找相关的文献和论文。在做葡萄糖在线检测的时候,她直接让我们去找相关论文,学会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朱文宇说。

“在创客实验班,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同学学习成绩差就把他拒之门外,只要是想进取的,薄老师都悉心指导。在薄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获得了2016年‘西门子杯’华东赛区特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比赛的过程中,薄老师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她特别尊重我们每个队员的想法,给了我们很大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在比赛中不仅积极地思考了,而且让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胡广港说。

“刚进实验室那会儿,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以及专业能力的欠缺,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总是磕磕绊绊,进展十分缓慢。薄老师发现后,每天主动找我,帮我补习,亲手教我搞科研,把她自己的事儿先放在一边。在我做得不好的时候,并没有指责我,反而是耐心地一遍一遍纠正我,让我受益匪浅。”杨磊说。

Baidu
map